怎么让网贷平台不借钱给你?这些门道得知道

最近有粉丝私信问我:"老哥,现在网贷太方便了,动不动就弹出借款广告,我怕自己管不住手,有没有办法让平台别老给我放款啊?"别说,这个问题还真有不少讲究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如何通过信用管理、信息保护和消费习惯调整,让借贷平台降低对你的放款兴趣。文章最后还会教大家几个防剁手小妙招,记得看到底哦!
要说怎么避开网贷,得先知道它们怎么找上门的。现在这些平台跟侦探似的,主要通过三个渠道锁定潜在客户:
1. 大数据画像:你在购物APP搜过"借钱周转",在视频网站看过借贷广告,甚至在地图软件查过银行网点...
2. 征信报告:频繁的征信查询记录,特别是"贷款审批"类查询,会被标记为资金需求者
3. 社交关系链:通讯录好友有逾期记录,或者你加入过借贷交流群,都可能被关联分析
我表弟去年双十一前疯狂比价手机,三天后突然收到5条网贷短信。后来发现是比价平台把搜索记录卖给了贷款中介,这波操作简直防不胜防。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第一招:给手机装上"金钟罩"关闭APP读取通讯录权限,在手机设置里限制广告追踪。安卓用户记得关掉"用户体验计划",苹果用户要去"隐私与安全性"里关停个性化广告。第二招:给征信报告"打补丁"每年自查2次征信报告,发现非本人授权的查询记录立即申诉。有个粉丝通过这方法,半年内借贷推销电话减少了70%。第三招:给消费习惯"上枷锁"卸载所有消费分期APP,把信用卡绑定的快捷支付改成手动输入。心理学研究显示,支付动作每多1个步骤,冲动消费率下降34%。
网上流传的"故意填错信息""谎报工作情况"等方法,看着聪明实则埋雷:
• 虚假信息可能构成欺诈
• 异常操作会被记入反欺诈系统
• 可能影响今后正规贷款申请
去年就有个小伙子故意写低收入,结果买房时被银行要求出具收入证明异常说明,肠子都悔青了。
在支付宝的"芝麻信用"里关闭授权管理,在微信支付的"服务管理"停用信用服务。我实测过,这样做之后京东白条都不给我提临时额度了。
给大家分享我的"三三制"理财法:
3个账户:工资到账立即分成消费账户(30%)、储蓄账户(50%)、应急账户(20%)
3天冷静期:超过500元的消费必须搁置72小时
3次自问:这东西必要吗?现在买划算吗?下个月买会怎样?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有位宝妈粉丝用这个方法,两年还清15万网贷。她说现在看到借款入口,身体都会本能地产生排斥反应,比任何技术手段都管用。
如果已经被网贷缠上,试试这三步自救法:
1. 拨打平台客服要求加入"禁贷名单"
2.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提交信息屏蔽申请
3. 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申请添加个人声明,说明"暂不需要信贷服务"
说到底,对抗网贷诱惑的核心是建立健康的财务生态。就像种树要固根,咱们得从消费观念、储蓄习惯、风险意识这些根本处着手。下个月我准备开直播聊聊《工资5000如何存下首付》,想听的朋友评论区扣个1,人多的话咱们就安排上!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 3183984895@qq.com